給PCB制造工廠裝上智能大腦
邁向智能工廠是一段漫長的過程,不可能一蹴可及,即便是如鴻海、英業達以及堪稱“較接近工業4.0”的臺積電等**大廠,也不敢自稱“完全達到工業4.0”……
隨著國內人口紅利的不斷衰退,中國電子制造業逐漸從勞動密集型產業,轉型成技術密集型產業,其中,生產車間的智能化改造成為產業升級的第一步。pcb是電子產品之母,其車間自動化、智能化的改造已開展數年,這些初具雛形的智能工廠有何玄機?目前已**哪些成效?又有哪些經驗值得分享?下面就來為大家解答這些問題。ahue ** c
pcb智能工廠,如何智能?
作為**pcb制造中心,中國的pcb產品原本多以單雙面板、8層以下多層板和低階hdi板等中低端產品為主。但近年來隨著3c電子商品的迭代發展,較輕薄短小的智能手機、互聯網電視、可穿戴產品等智能產品如雨后春筍般推出,直接推動了中國pcb產業向hdi、軟板等**pcb產品擴充,并逐步實現從低階到**的全產業鏈轉型。現階段,無論是大型的pcb制造廠商,還是中小型的pcb代工廠,從傳統工廠變成智能工廠,已經成為板上釘釘的轉型需求。ahue ** c
然而,不同的pcb制造商對“智能工廠”的理解和布局皆不盡相同。據觀察,大型的pcb制造廠商大多以的智能生產系統為藍本,在投建新工廠時一步到位打造智能工廠,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調配優化,從而設計、生產、銷售高階pcb產品。如勝宏科技的智慧工廠六廠、hdi智慧工廠,景旺電子的江西二期智能化工廠,以及方正科技的方正pcb智能工廠等等(表1)。與此同時,這些大型pcb企業還會把這些智能化經驗分享給老廠,持續進行局部改造,提升制造工廠總體的智能化進度。
這樣部署模式雖然前期投入巨大,但可以做到有的放矢,大大減少了試錯成本,部署精準、見效較快。據了解,通過對生產工藝流程的全面創新和智能化改造,勝宏科技智慧工廠的10億產值只需350人完成,交期從**業5~7天縮短到36小時;景旺電子江西二廠的pcb/fpc/mpcb產品良率分別達到98%~99%、93%~95%和97%~98%,新增產值近20億元,達到50%毛利率;方正科技通過精益化的生產布局、智能化的倉儲物流、**自動化的生產方式,可使生產效率提升30%以上!ahue ** c
至于一些中小型的pcb制造廠商,由于缺乏高階產品訂單的硬性要求,且受到自身資金的約束,他們對“pcb智能工廠”的部署多聚焦在自動化產線和辦公軟件系統上,以此達到減少人工、提高良率、提升效率的作用。ahue ** c
當然,我們不能簡單地用高低好壞去評價這兩種模式。在科技發展日益增速的今天,只有清醒認識到自身長短板,勇于擁抱新興技術并借此提升競爭力,才是企業轉型的理性決策。ahue ** c
那么,目前有哪些玩家在提供pcb智能工廠整體方案呢?據觀察,智能工廠的供應商可以大致分為三大類(排名不分先后):a類是大型的**pcb設備商,他們長期深耕于pcb設備領域,擁有**的智能化設備和穩定的客戶資源,可以根據客戶現有的生產車間水平,通過互聯網、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來提升工廠整體的智能化程度。例如pcb光學檢測系統供應商奧寶科技(orbotech pacific)、pcb自動化設備供貨商迅得機械(saa)、設備制造商亞智科技(manz)等等。b類是第三方產業聯盟,他們匯聚了**大大小小的設備廠商,主要解決技術共通、通訊協議互通等難題,例如中國科技自動化聯盟智慧工廠研究院、的pcb智能制造聯盟(a-team)等。c類是erp軟件服務商、機器人企業,他們曾主導其他制造企業的智能化改造項目,有豐富的實戰經驗,可快速打造pcb智能車間、智能辦公的基本形態。ahue ** c
需要注意的是,并非每家pcb制造商只會采用一類供應商。實際上,pcb制造廠商可以根據目標、車間、功能等不同的需求,去選擇契合自身實際的改造模式。ahue ** c
深圳市盛國興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龍華smt貼片廠,石巖smt貼片,石巖電子加工廠等